
更新時間:2020-12-11
燈籠果是一種產量和經濟效益十分好的農作物,在全國很多的地方都是可以進行種植的。燈籠果對于土壤以及環境養分的反應都是非常敏感的,要是說土壤里面的氧肥類過多,又或者是比例失控,都是會造成植株生長不良,成熟時間相對來說會晚上許多的,甚至果實的質量也會跟不上,要是說土壤和環境中的養分不足,就會造成植株矮小,發育不良,果實生長不夠豐碩,從而就會導致產量急劇的下降,因此土壤養分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環節,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燈籠果的種植技巧吧。
整地管理:我們在種植農作物之前都應該進行土地或者田地的整理,我們在耕地的時候,通常來說耕地的深度保持在28公分左右,這種深耕可以很好的增進土壤的團粒結構,并且可以很好的提高土壤的肥力,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土壤的透氣程度,以及土壤的溫度和土壤的蓄水能力,再者就是可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,這些微生物呢是可以很好的分解土壤中的一些物質,從而分解出更多有利于植株生長的養分。這樣更加有利于燈籠果的后期發育生長。深耕還有防治病蟲害的功能,就是在進行深耕后,可以把土壤中的病菌和雜草種子深埋在土壤中使其喪失活性,然后就是把土壤中的害蟲蟲卵翻到土層之上,然后去除掉,這樣可以從根源上減少很多燈籠果后期生長中的病蟲害。
燈籠果苗繁育:育苗的方式主要還是采用塑料大棚或中棚進行育苗,苗床的設置應該在比較高一點的地勢,并且排水效果要好的地方,要選擇在之前并沒有種植過茄果類蔬菜的田地里。每公頃需大棚或中棚的育苗面積需要100平方米的。苗床土壤的裝備,是需要沒有病菌和害蟲,在準備的時候一定要細致,確保苗的成活率。
營養土的配制需要合理,原來田地的土壤與生物有機肥(燈籠果專用肥)的比例在1:1就好,當然視情況而定,適當的2:1也是可行的。要是土壤太過于粘重了,可以適當的加上一成的細沙,然后用篩子篩除不適合的,再用福爾馬林溶液密來進行殺菌和殺死一些害蟲。最后打開密封的營養土進行晾曬兩天左右就可以用來培養幼苗。播種的時候苗床的土壤大概在7/8公分左右厚,每平方的苗床需要營養土大概在100千克左右,移植床的床土通常在15公分左右厚,每平方米床需要用上營養土180千克左右。